5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開發布。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負責人就《意見》相關情況接受記者採訪。
《意見》是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綱領性文件,具有裡程碑式重要意義
問:請介紹一下《意見》出台的背景、過程和重要意義。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總的看,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食品安全仍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與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存在不小差距,“治標”的工作有待進一步鞏固,“治本”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明顯短板。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下,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組織力量,深入調研,多次召開座談會,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反復研究起草並修改形成了《意見》稿。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批后,報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
《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綱領性文件,具有裡程碑式重要意義。《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為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戰略提供目標指向和基本遵循,有利於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領域現代化治理體系,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問:《意見》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意見》共包括12個部分內容。《意見》分析了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明確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圍繞建立最嚴謹的標准、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堅持最嚴肅的問責、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加強組織領導等,立足實際,標本兼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深化改革要求。《意見》圍繞人民群眾關切,部署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集中力量解決當前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
到2020年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問: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意見》提出要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具體作出了哪些部署?
答: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意見》部署了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用5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實施10項行動,以點帶面治理“餐桌污染”,力爭取得明顯成效。
——實施風險評估和標准制定專項行動。系統開展基礎性調研工作,加強風險監測,建立更加適用於我國居民的健康指導值。加快推進內外銷食品標准互補和協調,促進國民健康公平。
——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淨化行動。5年內分期分批淘汰現存的10種高毒農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重度污染區域要加快退出食用農產品種植。
——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在生產企業全面實施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自查報告率要達到100%。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並重組。力爭3年內顯著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
——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責任制,防范發生群體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全面推行“明廚亮灶”,建立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鼓勵家長參與監督。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保証學生營養餐質量。
——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全面清理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假冒食品、劣質食品、過期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黑工廠”“黑窩點”和“黑作坊”。用2—3年時間,建立規范的農村食品流通供應體系。
——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推廣“明廚亮灶”、風險分級管理,規范快餐、團餐等大眾餐飲服務。鼓勵餐飲外賣對配送食品進行封簽,使用環保可降解的容器包裝。
——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全面開展嚴厲打擊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虛假廣告等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查處各種非法銷售保健食品行為,打擊傳銷。完善保健食品標准和標簽標識管理。做好消費者維權服務工作。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行動。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健全為農戶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糧食產后烘干儲存銷售服務體系。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提高綠色優質安全糧油產品供給水平。
——實施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將進口食品的境外生產經營企業、國內進口企業等納入海關信用管理體系,完善企業信用管理、風險預警、產品追溯和快速反應機制,落實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政策,嚴防輸入型食品安全風險。
——實施“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發揮地方黨委和政府積極性,持續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問:《意見》提出的食品安全工作總體目標是什麼?
答:《意見》提出了2020年近期目標和2035年中長期目標,旨在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到2020年,基於風險分析和供應鏈管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初步建立,食品安全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相適應。到2035年,基本實現食品安全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必須加快得到解決,措施務求可操作,目標務求可量化。到2020年農產品和食品抽檢量達到4批次/千人,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等具體量化指標,與《“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一致,保持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
推動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為“直接入刑”,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落實“處罰到人”
問:《意見》在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方面有哪些改革創新措施?
答:“四個最嚴”要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