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德玛出装最牛顺序图片_德玛出装最牛顺序-焦点速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商机 > » 正文

招商食品:龙头的确定性溢价仍然是2020年投资主线(8)

浏览: 来源:
华侨城a butterflies is2 反叛的鲁鲁修第一季 yf 耸人听闻 齐鲁影院 七大罪戒律的复活

  困局一:无法享受价格提升,次高端难以突破300-400元价格带上涨。与上一轮高端价格拉动次高端价格普涨不同(上一轮梦之蓝价格涨到800多),反观本轮次高端品牌批价能突破400元屈指可数,无法延续价格提升的红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剑南春卡位,水晶剑作为次高端品牌积淀最深、且体量最大的百亿单品,批价维持在350元,且加大宴席政策投放,形成了次高端350元的虹吸,其他次高端品牌难以逾越此价格。另外,由于高端五粮液和国窖的低度品牌价格压在600元以内,且已在北方部分区域形成消费氛围,形成次高端品牌价格提升的“顶”。

  • 高端品企业回归品牌。茅台借助高品牌力,拉开与五粮液价格差距,五粮液重新梳理品牌系列,减少杂牌的品牌拖累;汾酒借助青花品牌力,增速明显快于其他次高端。企业策略上,费用向消费者倾斜,加大与消费者互动,因此我们看到茅台茅粉节、五粮液消费者俱乐部、国窖水井坊品鉴会、飞鹤星妈汇等。

      (2)成本端:成本继续上行,压力等待传导。成本持续上升(原奶,味精、白糖,猪肉),对大部分企业报表会产生挤压,提价有助于传导压力,但提价决策要看成本涨速及议价能力,具体一看成本涨速、二看议价能力,调味品可能第一个率先涨价的行业。

    消费税政策。白酒消费税率横向对比相对较低,具有上调风险。

  •   关于价格传导,还有两个层面需要注意:

      无法享受品牌拉力与渠道推力共振,酒企分化进一步加剧。17年次高端由渠道推力和品牌拉力共振,带来整体强劲增长,上市名酒企包括汾酒、水井、舍得、洋河梦系列均表现亮眼。而当前价格带难以突破,由升级驱动的扩容放缓后,造成的挤压加剧分化,品牌拉力和渠道推力共振结束。汾酒19年通过强品牌拉力招商驱动,今世缘渠道利润维护较好,因此表现仍突出。展望来年,预计分化将进一步加剧,部分酒企或已显现问题并在调整(洋河舍得),或存在降速风险。

      增速换挡期,管理变化是先行指标。当行业快速增长期,可能大家都在享受行业的红利,而当行业降速下来,企业正面竞争更多。与时俱进的管理体制,是伟大企业的缔造器。品类之间,比的是商业模式,品类之内,比的其实就是管理能力。事实上,这两年管理变化、渠道变化已经在悄然发生,一个企业的优秀可能是个例,但综合复盘这几年在弱势中表现非常出色的公司,我们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在管理变革走在了最前面的公司。渠道管理在厂商和经销商层面有如下体现:

      与16-17年受益高端引领价升、渠道扩张铺货提速及消费升级不同,次高端价格带当前面临三点困局:

      价值重于趋势,确定性推升溢价。长线资金对公司的成长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希望公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能够保持稳态增速,同时看重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对市占率和定价权非常重视。白酒龙头的业绩确定性及稳定性均较高,随着境外长线资金比重的不断提升,预计白酒龙头的估值波动区间将会收窄,传统以趋势定价的估值体系,将逐渐走向以价值定价的估值体系,对低增速予以更高估值溢价的容忍度。

      2、成本已经、正在压制盈利的更需要注意,上下游价格传导将是必然。今年部分产品的毛利率已经有所回落,如伊利的成本上行7%左右,但促销仅仅减缓了2%左右,因此上游到下游的传导已经偏离和滞后,虽然乳品行业短期竞争问题导致了促销减缓的难度,但长期来看,上下游在量的牵引下进行价格传导是必然的,因此这种已经压制的赛道也要格外注意。

      3.1 背景:需求降中趋稳,成本继续上行,估值两级分化

  • 大众品企业回归周转。大众品龙头过去由产品升级和销量增长共同驱动,14年之后存量阶段显现后,更依靠高效渠道周转,挤压竞争对手份额实现增长。企业策略上,龙头更重视持续的供应链系统升级(伊利全国供应链持续升级、青啤组织变革成立供应链中心),给产业链上下游更好的付款条件和推力(伊利供应链金融、蒙牛金钥匙项目),让经销商赚周转的钱,对业务员考核真实动销而非发货(华润CDDS渠道二次升级等)。

      对于优秀公司来说,因为短期的瑕疵导致估值压制提供了布局机会。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统计:假设在企业经营最差的时候买入持有三年,以伊利为例,比如在2012年8月22日(H2中报披露后)买入,持有三年的年复合收益率是36%。2015年11月2日(Q3业绩披露后)买入,持有三年的年复合收益率是17%。类似的,如果我们2016年Q1后买入海天持有三年,将获得41%的复合年化收益率。

  •   (2)厂商与渠道决策模型的转变

     

      1.2 厂商与经销商的决策模型演变

      (1)三点困局下,次高端问题进入调整改善期

      (2)次高端降速验证前期预判,市场预期已充分降低

      2020年酒企决策理性,目标有所下调,实现概率更大。随本轮行业复苏,酒企规划制定普遍存在线性外推现象、17年目标明显上调,其中次高端升幅最为明显,导致18年春节之后动销乏力,连续高增长对经销商利益维护不足,企业开始进行渠道梳理和目标调整。另外如前所述,多家白酒企业在19年完成千亿/百亿阶段目标,可以预见这些企业在完成冲刺后,会适当做一些内部梳理(保芳书记两次提到2020年是茅台的“基础建设年”),可以预见增速目标将会适当放低。不过目标下调不会带来增速失速,客观适度的经营目标,会让企业完成目标的概率更大。

      (4)洋河案例:从弱化渠道功能,转向与渠道共赢

      六、盈利预测与估值

      但与17年左右的提价潮不同,此轮消费背景并不处于景气度向上时点,因此我们判断企业提价也会更加谨慎。同时,提价成功难度与定价权相关,而定价权又由品类属性和竞争格局共同决定。

      我们在中期策略中提出“有点瑕疵,也挺好”的观点,提示左侧布局、寻找优秀企业雪中送炭的机会。包括估值因竞争关系压制的桃李、因治理梳理不清压制的中炬高新,H2验证判断,瑕疵改善后估值业绩双双提振。我们判断这一趋势有望在榨菜等股票上复制。

      估值:利率下行背景下,大众龙头估值仍有确定性提升空间。横向对比全球资产,食品饮料龙头增速较快,估值合理,未来有利于受益A股全球化进程,估值进一步提升。在A股优质资产筹码抢夺中,价值洼地也将被陆续填补,龙头确定性溢价逐步彰显。

      先行进入调整期的洋河,有望在明年经营层面见底回升。从第一部分洋河案例衍生出的思考,我们认为,2019年洋河内部的调整,影响到公司全年任务完成和资本市场对公司的预期(目前洋河对应2020年估值仅16.9X,为一线白酒品种中最低),上一轮市场对洋河超强管理能力所给予的溢价明显打折。不过我们认为公司19年的调整,是顺应了高端品需重视与渠道共赢的行业趋势,也是针对公司自身内在问题作出的充分调整,市场预期和持仓也已经充分回落,我们依然看好公司积累下来的梦之蓝强品牌力和自身的思考执行力,静待调整到位后的估值修复。

      2.1 2020年白酒行业预判:平稳中降速,确定性增强

      在整体增长预期下降后,厂商和经销商的经营决策模型开始发生巨大转变。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