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见的经济降速,预期回调非常充分,意味着风险的下移。与人口红利时代,行业普涨遍地开花的情况不同,17年以来大众品回暖复苏中走强的,大多是受益供给侧改革的行业龙头,这些企业往往历经繁华与蹉跎,学习效应和自省精神更强,因此在此轮中对收入增长保持更强的理性。此轮白马行情中,推动股价的是白马净利率、估值的提升,而收入端是相对稳健的,因此不存在盲目乐观,也不存在大规模产能扩张下供需不匹配带来的行业调整。唯一不确定的,是需求的自然回落,但在“看的见”的经济降速背景下,企业和投资者都会板块收入下行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和足够悲观的预期。
【招商食品|年度策略】不确定的环境,确定的溢价
1、提价对企业盈利贡献的滞后效应,关注前两年提价后利润的逐步释放。快消品提价前期一般会配合渠道费用支持,以保证渠道推力,平稳过渡提价窗口期,因此提价初期对企业盈利贡献不明显。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提价敏感程度降低,企业为配合提价增加的费用分步减少,盈利弹性会体现出来。典型的是啤酒行业,企业决策从过去销量优先,到目前量利均衡,在产品结构升级和产能优化两个主逻辑持续兑现之外,行业也进入常态化提价阶段,18年和19年各家企业相继提价,预计20年初仍有提价政策推出,前两年提价效应将逐步在企业利润端释放,进一步保证行业盈利改善持续性(预计青啤15-20%区间),因此建议关注啤酒龙头的低点布局机会。
经销商决策模型,追求低毛利高周转带来的稳定收益,而不再单单追求短期高价差。过去量增驱动高增长高预期时代,不少经销商热衷爆品获得短期高利润,甚至是底价独家包销模式,当前低增长预期下,渠道经历换挡期的洗礼,更青睐经销强品牌高周转的产品,心态上也更追求细水长流。整个渠道体系正在发生“重稳”而非“重快”的改变。因此这几年已经显现不少案例,我们走访经销商发现,莫斯利安在省外被经销商放弃、伊利的渠道却在持续扩张,糖酒会上名酒企业展台门庭若市,而非上市小酒企展台门可罗雀,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白酒企业盲目乐观,继续制定较高目标压货。白酒企业多为国企,若制定较高目标,向渠道继续压货,可能放大渠道周期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