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升级驱动力:消费购买力持续增强,消费量稳中有降,单价快速提升。2014年后高端酒消费者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驱动因素变为居民持续的收入和财富增长,消费回归理性,需求有比较强的支撑。2014-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仍保持23%的增长,2017年也将保持18-20%,普通城镇职工工资也保持10%以上增长。对于正在扩张的中产而言,随着必须消费逐步满足后,边际上用于可选消费的支出占比提升,且白酒消费量基本稳定,甚至有所下滑,单位价格快速提升,作为面子诉求和精神消费的高端白酒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逻辑在过去的2年中在不断得到验证,持续时间可看更久。
升级趋势:品牌格局清晰,消费加速集中。经过黄金10年的品牌塑造,名酒品牌和价格定位清晰,超高端茅台,高端的五粮液、国窖和少量梦之蓝等产品,次高端和中档酒产品也未发生较大变化。茅台五粮液在价格和量的选择上更为成熟远见,茅台通过专卖店和茅台云商强化1299标杆价格,五粮液多次提价后也适当放量,老窖提价则跟随茅五。消费者需求量和价格承受能力也随着收入稳定增长,此轮行情将是高端酒持续引领。
量价空间:历史上量价维持两位数增长,展望未来仍有望延续。我们统计05-12年期间的出厂价涨幅和销量涨幅,茅台酒价格年复合增长15%,量复合增长10.3%,提价大于量增,这也与茅台作为高端品的属性相切合。随后13-16年近4年未曾提价,将周期延长到16年,05-16年12年时间终端价格和销量复合增长也超过10%。对于五粮液和国窖而言,在出厂价格上基本紧紧跟随,销量也保持高增长。
2、新一轮周期:正向循环迭代,紧盯业绩高增
第一阶段:渠道库存逐渐消化,价格及库存泡沫出清。经过13-14年调整,大众消费者已逐步承接茅台酒消费, 15年需求底部回升,渠道调研库存仍然在逐步消化,茅台实际发货量相较14年增长15%以上(报表仅增长3.8%),批价稳定在830-850,显示出需求已经开始好转,但渠道拿到货基本都出掉,库存开始在终端增加,五粮液通过提升出厂价格倒逼终端价格提升,出货量保持稳定,国窖洗尽铅华,深蹲起跳,价量齐升,12-13年以来积累的大量库存开始消化。
第二阶段:渠道及消费端在深度压抑后强劲反弹。16年春节后批价回升到860-870,二季度飙升到950,在涨价预期不强,金融属性未显现的情况下价格飙升意味着库存已经见底。16年Q3茅台回款大幅增长,经销商打款意愿强烈,发货量在Q4大幅增加到1万吨以上,经销商数量和增量开始增加,终端覆盖更广,渠道正循环带来的开瓶需求和库存都在增长。对于五粮液而言,16年开始不断提价,17年初实现顺价,渠道价差不断扩大,重启专卖店和“百城千县万店”终端门店进展顺利,正循环加速。
第三阶段:增速回归平稳,周期可看更久。不难预见,在未来的1-2年时间,正循环持续,渠道进一步扩大,价格继续上升,公司发货量和报表回归平稳增速,但周期可看更久。几家企业在策略上更加平稳,拉长行业周期。茅台并未按照市场的节奏进行发货和调整价格,防止带有周期性大幅波动,策略上通过茅台云商、专卖店等严控1299,继续进行渠道扁平化,尽可能将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五粮液和老窖的策略也以跟随为主,非常平稳。社会库存会长期维持在合理水平,价格无法大幅波动,行业周期被拉长,利于公司长期良性增长。
3、来年展望:茅台价量齐升,五窖持续放量
茅台18年量价齐升,需求还未到顶点。茅台18年需求保持增长,由于经销商库存处于极低水平,而社会库存在预期涨价下仍有继续增加的动力,2018年理论可投放量约3.3万吨,需求承接力强,实则可能更高。另外在渠道利润拉大,城镇居民收入与茅台价格比值再度提升的背景下,茅台有实力上调出厂价,同时公司受益生肖酒等产品比重提升,吨价可看更高。
五粮液步入放量周期,国窖高端放量中档恢复增长。茅台供给紧张和提价预期,进一步打开五粮液和国窖的价格空间。五粮液明年以放量为主,新增专卖店和经销商足可消化20%增量,随着茅台批价上行,经销商利润率逐步回升,18年春节前后批价预计回升到850以上,同时计划外占比提升,拉升公司出厂吨价。国窖今年也将价格提升到740,当前在传统市场的团购和烟酒店终端基本铺满,未来在餐饮和商超的布局也将开始,华南和华东市场经销商逐步发力,明年仍以放量为主。今年特曲和窖龄由于价格提升后销量受到影响,收入没有明显增量,今年10月开始在战略上向特曲倾斜,明年发力中档。
(二)次高端:行业加速扩容,企业表现分化
1、内外因素兼备,行业快速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