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基本盘,资源最集中,收入和业绩构成跷跷板:常温作为基本盘,企业目前的做法是尽量保持高增长,不惜资源的投入,可能一定程度上牺牲规模效应,保证企业增长。当公司求稳的时候,(尤其是品牌)资源会向此传统板块集中,公司收入压力较小时,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常温资源投入,释放一定业绩弹性,同时费用资源可以补充进入其他业务板块。具体来说,体现到未来5年的推演中为以下两种情况:
4) 如果饮料等出现成长单品,盈利会拉动业绩超预期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原奶从上游到下游是可以传导的,当下传导速度偏慢。19年上游原奶成本上涨7%左右,但促销整体减缓仅有1-2%,这与今年高端UHT竞争激烈相关。展望明年,上游原奶预计仍然呈现上涨态势,如果温和上涨,考虑到竞争关系,不排除促销减缓程度仍低于成本上涨速度,而原奶如果过快上涨也可能会导致阶段性传导不畅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矿泉水、能量饮料和即饮咖啡三种细分领域的分析,探讨伊利长白山矿泉水、焕醒源和伊然、圣瑞思咖啡三种品类未来的营收规模。
(一)国际对比:量端来自结构变化,价格仍有空间
全国企业品牌初期,盈利能力偏弱。现阶段,全国低温酸奶品牌盈利低于区域企业。有两点原因:1)品牌力有但不足够:全国品牌企业中后期,靠高品牌溢价实现高于区域企业的卖价,以此支撑高费用投入和高盈利能力,但当前情况下,低温体量不高,品牌投入的规模效应低,同时相比常温来说,品牌资源不足,因此无法通过消费者教育实现高定价。2)渠道建设不完善:全国企业渠道精细化可能弱于区域企业,区域企业精耕一个地区,自投终端冷链介质,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排他,下沉程度更好,渠道协同性更好,渠道下水道建设更加完备。但全国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KA和便利店这种高势能、但竞争激烈、不太盈利的渠道,因此盈利能力有限。推荐阅读深度《品类趋势与企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