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大力推进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结合“智慧食药监”建设大力加快推进省食品药品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结合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实际,提出系统的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设计,初步提出建设总体方案及使用需求。新规划应急指挥系统建成后,一是实现现场处置可视化、应急指挥实时化。依托当前先进技术,实现多个应急处置现场视讯、音讯等现场信息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为指挥中心的领导提供现场实时信息情况。二是打通信息收集“最后一公里”。开发应急管理专用APP,使手机、PAD等设备成为功能较全的应急管理移动终端,实现现场执法视讯、音讯等信息实时记录和传输,为现场处置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实现扁平化设计,减少上下指挥层级,任意联通各级指挥中心,使领导在任何一个指挥中心即可实时了解全省各地现场执法和监管情况,及时作出科学决策。三是深化改造舆情监测及分析平台。结合使用CFDA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和南方舆情监测系统中发现的问题,拟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式对舆情监测系统进行改进和再开发,形成适时高效的智能化模块化监测系统。
④深入拓展不间断舆情监测预警工作。一是重新设计舆情监测模式。规范了舆情日常监测报告形式为日报、周报、月报、半年报、年报五种,日报为省内、省处、投诉三个主要舆情监测内容,周报、月报、半年报、年报在内容方面设计了舆情综述、热点速览、重点点评、深度观察、事件排行、专家分析、舆情预警等版块。二是按时完成舆情报告。日报以电子版的形式每日10时分别推送省局领导干部短信群和省局及各地市舆情监测工作群。周报、月报、半年报和年报专门设计了《广东食药舆情》封面,以纸质版的形式印发局机关各处室和各地市局,目前已编发日报218期,周报44期,月报11期,半年报1期。2017年监测到涉及广东省食品药品安全相关舆情共236667条,其中一般互联网媒体共有132708条,微博共有53562条,微信共有50397条,识别并报告百余条敏感信息。协调要求各地市局及时跟踪处置属实舆情,共收到各地市局27篇舆情处置反馈,有效地把舆情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三是重点舆情及时报告。保持对涉及省食药舆情24小时不间断监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敏感信息,对存疑的信息查明传播途径。根据重要性、敏感性及影响范围,分析评估后共发出橙色舆情预警2件次,黄色舆情预警1件次。对部分热点舆情形成了专题报告呈递省局领导乃至省领导审阅,发出重要舆情专报5期。定期在局网站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和控防食药安全风险。
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检验检测是食品药品监管最重要的技术支撑,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科技标准工作的重要任务。2017年,以制定能力建设标准为引领,全面推进了全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一是制定实施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标准。省局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制定颁布了《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全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正式进入“有标可循、对标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对标调查,全省系统共有检验机构36家。总体而言,能力建设还滞后于监管需求,化妆品特别是食品(尤其在县级)的检验能力亟待加强。二是组织开展食品检验机构监督检查。根据总局要求制定了《食品检验工作规范考核细则》,举办了70余名学员参加的专题培训班,省局在组织承检机构自查和市局、县局普查抽查基础上,对8家承担省局任务的检验机构进行了普查,对8家承担市局任务的检验机构进行了抽查,对地级以上市局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进行了督查考核。总体看,各级监管部门落实监督检查职责和承检机构贯彻执行《规范》情况良好,其中,广州、中山市局的考核成绩获得了100分;省药检所等3个检验机构考核成绩取得了99分。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省局为此专门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全省系统,要求借鉴改进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三是全面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按照总局要求,省局组织全省系统内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参加总局2017年能力验证计划,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到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方案中。随着省局“能力建设标准”的颁布实施,各地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达标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11个地市级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项目以及4个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项目完工,有力提升了基层食品检验能力。省药品检验所作为口岸药检所,检验能力已达1503项;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作为全国十大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之一,获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能力已达2022项,检验能力位于全国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前列;省食品检验所食品检验能力已覆盖了311个产品、891个参数,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洋酒质检中心。
4.加强执法装备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