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早谋划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和“南粤护老”专项工作。今年4月,省食安办、食药监、公安、工商、卫计委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2017年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会议营销的规范要求,明确部门任务和工作措施,成立了专项行动工作协调小组。为进一步加大对保健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省食安办、省局又于7月印发《2017年“南粤护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鼓励公众举报保健食品非法营销线索,出台奖励方案,省局专门安排了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励提供保健食品违法线索的举报人。四个月时间已收到各类举报线索120条,目前对其中已核实的22名举报人发放奖励共6000元。将所有举报涉及的企业和产品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发文通报各地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约谈举报集中或情节严重的问题企业8家次;涉及外省的产品,发函通报相关22个省局。两个专项工作的提前谋划实施,为下半年按总局要求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打下了工作基础。同时,委托第三方开展了保健食品会议营销风险信息市场调查,对参加过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活动的中老年人开展调查,回收现场访谈问卷232份,网络问卷789份,收集案件线索29条,分析会议营销监管主要风险点,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涉及政府部门、社区、消费者的意见建议16条。
二是部署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的统一部署,省食安办等10部门制定印发了《广东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推动全省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推进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整治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省食安委主任、省政府林少春常务副省长在省食安办整治工作情况专题报告上批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很好!要切实把它抓好,落到实处。收集各地、各部门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编制整治工作简报多期。在省局网站设立“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专栏,及时发布整治工作动态和成效等内容。
三是扎实开展保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根据省局总体方案,组织全省对保健食品生产环节和经营环节分别排查企业数量379家和34953家,发现存在隐患33个和1876个,并对相关企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337份,责任约谈163家次,整改完成率达97.1%,立案72宗,罚没金额66.35万元。
四是联合开展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声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针对部分药店销售的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标签说明书夸大宣传的问题,在前期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梳理问题、明确法律法规适用的基础上,联合省局食品经营监管处、药品流通监管处等处室制定《关于开展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声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以普通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声称保健功效、疗效为重点整治内容,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②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共治。
一是建设社区宣传示范点。下发《关于大力开展2017年全省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打击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工作,以中老年人群为重点科普对象大力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省局编印下发宣传资料59万份(册)。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按通知要求在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个基础比较较好的社区建立保健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社区示范点,作为固定的保健食品科普宣传阵地。据统计,全省已建120余个示范点。在此期间,省局与广州市局合作,先后在天河区和黄埔区举办2期科普宣传进社区讲座,聘请权威专家向公众普及保健食品常识、消费误区。二是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通过南方日报、中国医药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社广东分社、中国食品杂志社等传统媒体对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和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也都转载刊发,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在腾讯大粤网设立“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专栏,发布举报投诉方式、科普知识、消费提示以及整治工作动态;与南方网合作,举办主题为“科学解读保健食品 撑起健康保护伞”的广东食品药品大讲坛系列节目第六期,以及“安安有约”科普大讲堂第七期和第十期。三是制作播出公益广告。考虑到老年人群接受讯息的特点,加大传统电视媒体传播力度,制作“打击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公益广告,揭露非法会议营销中不法单位损害老年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种陷阱,在广东卫视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黄金时段分别连续播出一个月,受众达2915万人次。
③开展风险防控排查,探索网络经营监管新举措。
一是开展网络保健食品监督抽检。根据往年风险监测结果,在网络经营环节组织开展对缓解体力疲劳类、辅助降血糖类保健食品以及声称具有这两类功能的普通食品的监督抽检,共抽检100批次,发现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产品22批次。二是开展网络经营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问题的风险监测。对标识为我省生产或注册(经营)地址在我省的网络食品经营者开展抽样,减肥类、辅助降血脂类、增加骨密度类、美容类4类保健食品以及声称具有这4类功能的普通食品共300批,其中减肥类检出非法添加5批次。三是开展网络经营保健食品非法声称问题的风险排查。委托第三方开展保健食品网络经营环节虚假宣传风险排查,重点对我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网站和注册(经营)地址在我省的网络食品经营者网页定期进行非法宣传问题的监测,每月提交监测报告。近日,对首批监测排查出来存在夸大宣传问题的20家互联网食品经营者进行了责任约谈,发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对逾期不改正的,将依法予以查处。